從日常養護到智慧管控,從病害治理到應急搶險,保阜公司全面提升道路管養水平,為社會公眾出行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交通保障。
清晨6點,阜平東養護工區主任李文剛已經帶領著工作人員上路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們需要對所轄約52公里路段進行全覆蓋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置道路病害。“迎國評工作啟動以來,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巡查頻率和精細度,確保問題發現不留死角。”
今年以來,保阜公司以迎國評工作為契機,緊緊圍繞“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目標,精準施策、精細管理、科技賦能,全面提升了道路的安全韌性和通行服務能力。
精準治理道路病害,筑牢安全運行基礎
道路病害是影響高速公路安全的重要因素,路面裂縫、坑槽、車轍等病害不僅會降低行車的舒適性,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為及時發現和處理道路病害,公司不斷完善“日常巡查+專項檢查+重點督查”工作機制,養護人員每日開展沿線徒步巡查,重點排查路面病害及橋梁、隧道等附屬設施的運行狀態。對隧道襯砌裂縫、滲水等病害及時開展修復作業;對橋梁構件破損露筋、裂縫、滲水堿蝕等問題,嚴格執行“一橋一策”方案,確保病害得到針對性治理。
“8月26日,因近期強降雨沖刷及重型車輛反復碾壓導致保定方向K239+200處橋梁伸縮縫出現橡膠條脫落險情,我們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緊急進行臨時加固,24小時左右徹底修復,讓路段實現了順利通行。”東下關養護工區主任陳向鋒介紹,公司嚴格執行養護作業規程,確保每一處病害修復都達到質量標準。
機電運維團隊也全力發揮著重要保障作用。“30分鐘響應、2小時處置”的閉環管理機制保障了收費站、隧道等關鍵節點的機電設備正常運行,高質量的機電服務鑄就了保阜高速的暢通之基。

精細維護交安設施,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交安設施是守護行車安全的重要屏障。公司不斷健全交安設施定期巡檢制度,確保各類設施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在日常巡查中聚焦“高頻易損點”,如防撞護欄、長下坡路段減速標線、隧道出入口反光標志等部位,及時形成問題清單和整改措施,確保隱患不遺漏。
針對波形梁護欄變形、防眩網破損等問題,專業人員立即趕赴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后高標準開展修復作業,確保及時發現、快速修復。在每一項修復工程完成后,及時開展“回頭看”,以“排查—修復—驗收”的閉環管理,為公眾出行筑起了堅實的“安全屏障”。
“高速公路涉路施工交安設施擺放對于保障交通安全、規范施工行為、提高施工效率、維護交通秩序以及保護施工人員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副總經理李君在公司交安設施擺放演練時強調。通過實戰演練模擬的真實現場施工作業,既提升了公司養護隊伍的協調組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又為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維護交通秩序、保護人員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精益提升應急能力,保障道路安全暢通
應急處置是高速公路通行安全的關鍵一環。公司不斷修訂完善惡劣天氣、防汛搶險、除雪保暢等各類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活動,在防汛綜合演練、應急 “叫應”拉動演練、邊坡技術性監測預警處置演練等多場實戰化訓練下,應急隊伍快速響應與科學處置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時,充足的機械、物資儲備有效保障了搶險工作的順利進行。
與此同時,“路警一體化”機制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公司主動聯合高速交警、路政部門完善 “一路三方”協作模式,與路政、交警、醫療等部門的聯勤聯動,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保證了道路的安全暢通。
在今年7.25防汛保暢工作中,公司領導靠前指揮,精準施策,干部職工奮戰一線,多部門聯合協作傾力搶通搶險,在最短時間內打通了高速公路通行主線,并因溫暖服務司乘獲得了社會各界的紛紛贊揚,相關事跡被學習強國、河北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網友點贊超10萬+,轉發、評論量突破1.5萬次。

精優實現科技賦能,推進智慧公路建設
科技賦能是提升道路管養水平的必由之路。公司積極推進智慧化公路建設,引入大數據、無人機、智能監測等先進技術,構建了智能化管養體系。
無人機巡查技術的應用讓養護巡查工作實現了質效雙升。“山區高速邊坡大且多,人工巡查存在盲點和死角。無人機巡查不但解決了這些問題,還提高了巡查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增強了數據的準確性。”養護人員表示,這項技術還能有效規避巡查人員上路作業的安全風險。
智能監測預警系統作為守護高速安全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將風險成功化解在萌芽狀態。自動化監測設備實現了對重點部位24小時的實時監測,一旦發現位移、滲水等異常情況,系統會自動預警,為險情處置贏得寶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城嶺隧道監控提升工程中成功引入的隧道巡檢機器人,在提升響應速度、協助現場指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將為隧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加精準的助力。
以上措施的落實落地,使保阜高速道路安全韌性和通行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下一步,公司將在集團的正確領導與大力支持下,繼續推進養護管理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建設,持續提升道路技術狀況和服務水平,為社會大眾安全、便捷出行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交通保障。